寡妇村里的风流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电影业走下坡的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广东的年平均观众人次为13亿,到九十年代末,广东观众年平均人次已下降到2亿不够。整个九十年代直至2010年代漫长的二十年,便成为我们“坚守产业、奋起”的二十年!
1993年的春天,下起大雪,中影公司邀请全国省市公司的发行经理聚集,观看年度将要发行的一批影片。这些年能够到手发行的影片越来越少,整个九十年代广东发行的影片只有1658部,比八十年代少了218部。这是中国电影迎来前夕的至暗时刻。
这个多雪的春天,能够看到几部好的影片吗?电影制片厂这时出品的一部影片《蒋筑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部讲述中国光学专家蒋筑英为国英年早逝的影片由王兴东编剧、波导演、巍子和奚美娟主演。那一天室外下着漫天大雪,室内人们得泪流满面。
这是一部严肃的完全没有“商业元素”的主旋律电影。看片会完后它的拷贝订数全国总共只有40余个。(当时放映设备都是放映机,发行按单个拷贝数量作版权和拷贝费结算。)平均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一个多一点。
时任广东省电影公司宣传科副科长的我,回到广东马上找各种场合试放这部影片,理由是人们能够纵情地哭的电影其实就有共情,共情便是市场预期。
我的好朋友、业余影评员佘自强告诉我认识广州《羊城晚报》记者龚丹枫,于是在给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代表放映的晚上,我邀请了龚丹枫一起参加看片。一阵泪光闪过之后,电影结束。龚丹枫——当年还是很年轻的刚大学毕业社会的女生——拿着采访工具笔和纸就挨个开始采访。
翌日,《羊城晚报》头版登出了全国第一篇没有任何推荐背景、没有任何自带流量的一部国产电影映后采访报道:《广东观众含泪看“蒋筑英”》。全国第一篇啊!新闻不胫而走。
之中注定事情要被搞大,蒋筑英夫人此时恰恰在广州开会,她很希望看到此文作者。龚丹枫问我去吗?我说当然!我们俩在广州黄华一栋招待所里见到了蒋筑英夫人长琴(奚美娟扮演角色原型),感谢感慨之余,我们亲耳聆听了一代中国光学专家为祖国奉献积劳成疾最后客死他乡的的真实经过,并且是他的夫人直接讲述。
第二天《羊城晚报》又一次头版报道了蒋筑英夫人接受采访、感谢广东观众的详细经过。《羊城晚报》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而广东则首先被激励起来,文化记者们(尚未有娱记之称)纷纷怪责我何以给了晚报专美。我一口气说,始料未及!请君看片,赚君泪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慰英灵,拜托!
我们趁势在广东省电影公司放映室举行了《蒋筑英》全国第一场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那年月一部电影的新闻发布会非常罕见,省里负责宣传的有关领导都来了。
“长影厂洗印车间吗?请为广东追洗12个拷贝!”电话那头不敢相信。似乎是洗印车间的工人因为没事干,早不用上班了,必须请大家回来加班。
影片因为这一轮新闻宣传炸开了市场!电影院出现了争看这部影片的人潮,全省各处也开始纷纷抢要拷贝,广东《蒋筑英》最后发行拷贝达到14个。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第一部通过市场宣传成功赢得了观众的主旋律国产电影。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全行业,那一年我35岁。
1993年推广《蒋筑英》时,中山大学教授李以庄对我说:“他们为国家命都舍得,我们做好这些影片推荐有什么不可以奉献!”1996年著名导演陈国星拍出了感人电影《孔繁森》,这部真正的人的电影能否上映成功,我问自己如何奉献。
我主动找到省里主管部门,争取尽早协调、组织全省干部观看《孔繁森》影片的。省委宣传部的同志还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发起更为合适,因为省委组织部是党建工作的直属部门。我于是去找了组织部,希望由两个主管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指导推广宣传发行的工作。
时间到了六月下旬,距离全国预定的上映日期不到十天……这一天我找到省委办公厅说:广东省电影公司要给在家的领导们送电影《孔繁森》“新时期的焦裕禄”,办公厅同意了,并且非常重视!
那一天,我带着放映小分队来到了省委,架好放映机,到现场的还有广东、广州和南方日报等少数几个记者。
……放映期间,人们泪水纷飞,直到结束。那首动听的插曲《吉祥》差点让我忘记了神圣的。灯亮了,人们鱼贯而退,让领导先走。我这么一说,记者们反而蹭蹭蹭一下子围拢上去,就把们的去堵住了,并提出了很多问题。
此时此刻,我不失时机对分管组织的省委副推荐《孔繁森》在“七月党风教育月”到来之际,组织全省干部观映并接受教育。忙说:对!是值得推荐的好片子。借此机会,我迅速把拟好的文稿请签字,记者们都还围拢着过来,也是头一回看到两位省委在过道上直接……站着办公!
二十一年前,中国电影有过这样一幕,一位电影发行公司的基层干部,为了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用心、用情、用功,做了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红色电影《孔繁森》迅速在广东市场铺开。
……“银幕上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西哈努克再次来到西花厅,但他所的伟大朋友已经不在了,迎接他的只有满院盛开的海棠花。
“然后是一组连叠的西花厅和海棠花的空镜,既表达了西哈努克对的情感和思念,也给了观众一个回味。
“的外交工作同时也是人的工作,从情字下功夫,他会让一个与他截然不同的人对他产生这样深深的思念和敬仰。
在手里,外交不是冷冰冰的讨价还价的谈判,外交还充满了丰实的人情味。不仅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柬埔寨,帮助西哈努克,还照料西哈努克的几个儿子在的学习生活。
“银幕上这组写意的镜头中留给观众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的伟大胸怀和人格魅力在观众心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并留下深深的印记。在全国上映时,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个段落时都掉泪了。”
1998年的电影发行第一仗,便是的民营建基公司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外交风云》,出品人也是投资人的王三雪名不见经传。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电影人,聚集到这部影片旗下。
在冲击中国电影市场的最初日子里,制片与发行就这样亲如兄弟。王三雪首先找到市电影公司的高军老师,高军老师召集全国同行,重点市场上海是王三雪的主要勘查地。傅红星导演从幕后也出现在前台,一起张罗全国的试片活动。
这个难忘的冬夜,全国电影宣发人员集合到了。,二十二年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在《外交风云》出现之前,宣发的总是首先在个别城市发生,然后蔓延各地,达致全国。《外交风云》开创了全国宣传营销同时发动的先河。
我不记得是否从这一天开始认识了上海的老吴——上海市电影公司宣传科长吴鹤沪。高军、老吴和我的共同的谢顶第一次在全国电影宣发行业跟前亮相。
《外交风云》的上映此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因素——时值总理诞辰一百周年,影片的纪录片风格加上部分“解密”镜头对于中国观众既陌生也亲切,很有吸引力。它也是第一次从人们久违的周总理外交故事中,感受对总理的情感,在1998年的时候,这部影片不仅找对了时机而且充满厚度。
吴鹤沪和高军两位老师在那个策划会的晚上,都满怀深情地阐述了构思,如何调动社会情绪,如何动员起社会,如何把动员做到全市影院当中去,围绕着这些话题来自全国的宣发人员纵论至深夜,还依依不舍。
回到广州,我和广州市电影公司的电影部经理肖燕萍作了详尽的讨论,在一般以为意识淡薄的广州,应该怎样把这部纪录片宣传起来?广州,能够走在全国的前面吗?
几天之后,我和肖经理把全市的电影院、影剧院、文化宫礼堂的经理们召集起来,在广州市电影公司召开了一个部署会议。当大家到齐并安静下来后,我说出了做好《外交风云》的策划。与全国各城市不一样的是,广州不搞统一的大型新闻发布会,不搞从上而下的影片首映礼,而是从每一条战线和每一个系统出发,每一家影院都去联系一个大的系统。
譬如文化口、教育口、银行口、铁道口、农林口、公交口、轻工口、纺织口、省直机关口、市直机关口,等等。每一家影院必须在一周之内落实自己的联系系统,报告与我,统一在上发出广告:系统纪念总理诞辰一百周年暨《外交风云》首映式X月X日隆重举行。
我要求至少一周之内广州出现十个“首映式”,并且首映式上讲话的嘉宾必须是该系统的主要领导。如此,影片上映的声势必然如星火燎原,带动市场。全体经理对这一番运筹无不心领神会,返身就去着手准备。
3月5日是总理诞辰日。前一周,广州的各大开始按照安排陆续刊出了《外交风云》在广州上映的广告。这次的电影广告与往不同,也是唯一一次不同,它们同时作为全社会纪念总理的“动员令”,具体到各个系统,注明系统的领导出来讲话。
回到二十二年前,我还是一位上山下乡的知青,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到了连队。一批女知青赶到七八公里外的镇子上扯了一大匹黑布,连队知青都带上了黑纱。分场场长叫荆春山,是一位老八,他果决地通知全分场各连到场部举行“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那一天我们连从离分场最远的驻地准时到达场部现场,大会开始,荆场长宣布全体向的周总理默哀......
青春的热血仍未曾冷。一周之内,广州上出现的影院和各大系统的联席首映礼超过了十个,主持并讲话的都是系统的一二把手,有的远在外地出差也连夜赶回广州,也有的单位原来不知道这种上映形式,主动与影院联系加入到首映的行列当中。
前所未有,声势空前,我们看到了市场的脉搏,广州的这种由影院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上映方式,为全国所罕见。《外交风云》在电影之外上映了一幕风云大戏。这是1998年的春天。这部影片创下了全国新的纪录片票房记录:3500万元。广州,早年生涯最大量活动发生的城市广州,也成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家最深情的城市。
1997年3月,王兴东老师编剧,雷献禾、康宁执导,吴军、刘佩琦、宋春丽主演的《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广州首映。电影公司在首轮已经在上广发宣传文章,也请了主创人员到广州进行观众见面活动。
这部影片讲述当年雷锋的战友、司机乔安山倒车不慎撞上电线杆,电线杆倒下砸到雷锋。雷锋死后,乔安山怀着对班长内疚一直为雷锋守墓,并发扬雷锋助人为乐的做了很多好事——直至有一天驾车途中发生被人撞人事故……
影片角度新颖,情节十分感人,但是常规的宣传没有收到效果。广州上映足足五十天票房仅收入9万元。中心城市的市场状况对全省影响甚大,时任广东省电影公司分管发行的副总经理李锡希是一个能够识人用人的领导,他提出请广州三剑电影学社出山重做影片的营销。
广州三剑电影学社是来自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的祁海、来自广州市电影公司已经退休的老宣传科科长周俊杰,和我于1995年组成的一个专门策划营销优秀国产电影的学术与实践知行合一的社会团体,属于广东省电影家协会旗下的组织而非公司。为此,时任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曾经问我,既非公司,你们如何承担法律责任?我回答,按照一个国的身份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这一年,我37岁,祁海老师45岁,周俊杰老师61岁。
三剑首先开了一个诸葛亮会,分析了前段宣发失利原因:一是简单地将影片当作学习雷锋的泛主旋律片,已经不吸引当下的市场;二是千篇一律的发稿方式和首映宣传活动,缺乏针对影片个别资源而作的策划包装,无法形成营销突破点;三是没有把影片上映之初观众的积极评价,作为有利于影片推广的市场信息,加以利用扩大宣传。
原来不久前广东粤西湛江地区的雷州市发生了一桩与影片主人公乔安山相似的驾车“被撞人”事件,当事人是当地一位青年商人李先生,在出差途中救了一位被车撞伤的女子,女子恩将仇报,李先生撞了她。李先生虽被,但他表示不为自己的救人行为后悔。这件事情正在雷州半岛上传开,上了…….
祁海提出三剑兵发雷州,以此事为发轫,从一个看似偏远的地区去做起《离开雷锋的日子》推广上映——“雷州,你是见死不救的雷州吗?”。
三剑连夜从广州出发长驱九百里,联系雷州组织首映式,三剑来到雷州市委宣传部把策划详细作了介绍:雷州人民急公好义,李先生就是例子,通过在雷州放映《离开雷锋的日子》,把银幕上下相似的两件事挂在一起宣传,正好说明雷州就是有雷锋、乔安山一样的好事,更能宣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雷州的新形象!三剑又迅速与在广西出差做生意的“雷州乔安山”李先生通了电话。李先生认为宣传家乡,当天晚上,他放下手头生意,从广西回到雷州一同出席了首映式,成了银幕之外的“明星”!
这场首映式有一个独特的主题:“献给雷州人民的好电影!”全市和三剑及观众们共同观看了这部影片,由于事前代入了本地事件,整个放映活动成为了当地的新闻,汇集起了当地的舆情。全市形成了新闻效应+实际行动。仅有12万人口的雷州,上映该片10天,票房收入6万元,一举成功。
三剑回程广州上又专程拜访了湛江市委,雷州的效应迅速在湛江市连锁开花,结果湛江全市放映票房达到25万元!远远超过当年660万人口的大城市广州,带动了全省上映。而广州受到全省影响,第二轮再次上映票房也收获了30万元!国产优秀电影又一次获得成功。
广州三剑电影学社是中国电影最早在南国发生的成功实验。在《离开雷锋的日子》获得成功之前,三剑已经陆续取得了优秀国产影片《狂吻俄罗斯》、《七七事变》、《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大转折》、《一千万港元大劫案》等影片营销的成功。尤其反影片《红樱桃》广州市场在三剑营销主导下夺得237万元票房的巨大战绩,这个纪录从1995年延续至19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
国家电影局有一:批准发行之影片,其拷贝不能再动剪刀。即影片一旦定型,再也不能改动。但凡事皆有例外!
对八一厂副厂长安澜来说,那天确实是一个始料不及的日子。他常为制片的事去到广州,但这次厂里的任务是联系三剑,设法将市场不妙的战争《大转折》转危为安。自从《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一片打赢之后,三剑和八一厂成了莫逆。甫见面三剑就提出,战况了解,办法也有,但是,要做一件逆天的事。安副厂长回道:愿闻其详。
三剑的看法是——《大转折》题材角度好,刘邓大军中原突围千里挺进大别山狭相逢勇者胜,熟悉战争史的一代人,加上今天对同样熟悉的新一代人,会喜欢这部影片,市场定位容易。不利之处在于篇幅太长,三个小时影院很难排。当年影院往往就一个大厅,同档期还有一部进口《侏罗纪公园》,一个晚上一个厅,怎么排得开场次?
安厂长问:计将安出?“剪。”安厂长说:一剪没?行吗?——“我们尝试将影片缩短到二小时,广州晚上放映时间一般四小时,影院正好排两场。一场《大转折》,一场《侏罗纪》。”
安厂长矜持了。这可不是将在外闹着玩的事。“我们先在台本上剪一次,您看看,行的话我们用带剪一次?”“好吧拜托,事不宜迟。”安厂长将信将疑。
三剑两天时间剪完了一部台本,雷厉风行,计算了长度,两个小时。两天后剪辑好的台本交给守在广州的安副厂长连夜审阅。安厂长也是,第三天说OK。第三天晚上开始,三剑用两台机手工操作,在办公室里,一室清辉半盏浓茶,开始对着台本“剪片”。
带火速带到了八一厂明星厂长王晓棠将军案头。道理是,三小时,全国都无法顺利排映,二小时,影片可望市场复生。
举一个剪辑片段例子吧:1947年6月末,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入鲁西南羊山集,围住了精锐66师。前面是掘战壕、动员会、和军委来回电报。方面同样是军事会议,委员长坐镇开封督战,时长一分余钟。之后是两军的行军、阵前运动、备战等等,很长一段酝酿之后我军发起进攻。剪后的节奏:所有行军、会议、战壕、大段双方讲话剪掉,委员长顾祝同等众将:“难道让74师(张灵甫将军)的悲剧在羊山集重演吗?”委座话音未落,剪辑上去的画面是一声巨炮!手下陈再道部队发起总攻。
这是蒙太奇手法,在短短的剪接中,完成了一幕真正的电影语言:委座前一句话正好成为后一个解放军强攻画面的铺垫——孟良崮的悲剧真的在羊山集重演。其所不愿,恰成现实!
三剑找到珠影著名金鸡高级剪辑师杨幸媛大姐,她是中国电影主将孙羽导演(代表作《人到中年》)的爱人,中国电影金鸡最佳剪辑获得者(《冰上情火》、《》)、后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杨幸媛使用这台机器亲自操刀剪辑。
就这样三剑完成了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罕见的一次操作,将一部有龙标的影片,从三小时剪成了两小时六大本,保留十二场戏:强渡黄河、攻打羊山集、挺进大别山、过黄泛区、强渡汝河、拿群众财物的副连长、“安卵子”大会、争留大别山、雪花马浪漫曲、澡堂子战役和大会师等……一气呵成,既突出中心,又保留了原片恢弘磅薄的抒情风格,更加精炼,可看性大增。
三剑不仅成功剪片,还主动帮助影片在上做足宣传,《大转折》重新在广州市场受到了影院和观众的欢迎。票房45万元,名列当年广州国产片战绩前茅。全国省份如辽宁、、新疆、陕西等地电影公司都来广东取经,广东版本传至全国,三剑甚至还飞到当地协助剪片。
需要补充的是,三剑所以一直敢所不敢,皆因三个伙伴年龄虽殊,但英雄主义同归,都喜欢从古往今来人物身上吸取敢于奋斗、所向披靡,善于奋斗、智勇双全的品格。他们都相信人的一生当为一件大事而来。所谓团队不可复制,我也曾经为此留下一首小诗:从无所惧鬼见愁,书生胆气敢当头。潮起手落弹指处,漫天红霞弄扁舟。
2000年,这一年必须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事情是一部反腐影片《抉择》的上映,而且最后成为了在电影产业全面进入市场状态之前,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在当时极其难得。
影片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由上影厂编剧贺子壮、宋继高改编,副厂长于本正执导,王庆祥等艺术家主演。我与张平在十五年后终于见面,为十五年的神交划上句号。
2000年中国电影还在产业化、市场化的中跋涉前行。严肃正气、振聋发聩的《抉择》还没能遇上《人民的名义》上映的时代。影片所揭露的现象尽管触目惊心,尤其是前所未有直指的窝案,并且是以裙带关系为核心的塌方式——
而影片所以让人们热血沸腾,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敢于向自己开炮的反腐英雄李高成市长,代表了人民群众长久压抑的。
上海电影制片厂召集全国的电影公司头头到上海看片,之后我拎了一个拷贝回到广东。此时全国发行的形势不太妙,除了上海之外,也就四川做了40万元票房,主旋律依旧举步维艰。
6月30日晚上,广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海珠区的电影之夜,庆祝七一。我本能地问道,他们上映什么影片?回答是一部美国《龙旋风》。我二话不说,带上公司的员工黄臻平和一位广告公司的朋友何志凯,拎上《抉择》唯一一个拷贝,开上自己的红色捷达,直奔市二宫。
我们到达的时候离放映只有五分钟了,海珠区的有关和领导干部已经早早入座。我对市二宫主任说,我想给大家换一部影片。主任非常惊愕,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说:我、想、换、片。
“请给我两分钟,主任同志,您别着急。”“赵总,你要干什么?”我说给大家解释一下。在他犹豫、同意的瞬间,我拿了一个麦克风走进了放映大厅。这是广州炎热的六月底,放映大厅这晚的空调据闻不幸坏了,正待维修,前后六把大风扇静静地转着。
人们焦急地等候电影开场。我跳上前台,先来了一句:“亲爱的同志们,”全场的目光霎时集中到了我的身上,我平缓地说:“明天是我们伟大的党诞辰纪念日,很高兴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这一刻一片静寂。“美国什么时候都能看,今天晚上的之夜,我想给大家推荐一部讲党性,也讲艺术的长篇剧情。”我强调了是剧情,接着说:“这是一部罕见的反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新鲜出炉,已经引起了强烈轰动。我的评价是它很多真诚,很少,今天很需要这样社会,正气,党的的好电影。”我稍稍介绍了剧情,表示放映完后会和愿意留下来的青年朋友们交流——我相信这才是应该有的“之夜”,相信大家不会惋惜和后悔。“有反对的吗?”我的目光和手中的麦克风一起扫过全场。麦克风再扫过全场。所有人就那样定定看着我。
没有反对。没有。“换片!”我对着观众席后面的放映室,挥了挥手中的麦克风。黄臻平早就等候在机房,一部闻所未闻的国产片,居然在放映前两分钟换下了美国。这部《抉择》长度162分钟,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夜晚,在广东省用这样的方式放出了公映的第一场,在座全部干部都看完了它,而且报以十分热烈的掌声。
人的一生能够把握住的机会不会太多。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得起历史和,也对得起电影和事业——电影人就要敢于做开顶风船的角色。
回到家我翻开日记本整理起脑海中激荡的思,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直接给当时的广东省委、中央局委员去信,推荐介绍《抉择》。于是我连夜动笔,在信中阐述了这部影片发行的意义,强调这是一部十分难得的反腐影片,作为一个从事电影发行工作的基层干部,同时也是一位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情怀的电影人,不能不用发行的机会努力向党向社会推荐这样一部从捍卫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激发全社会反腐力度的电影。
7月18日,省委礼堂举行了,《抉择》广东首映式。同一天《南方日报》头版头条醒目登出“一封来信引起省委高度重视,广东省委领导集体观看反腐影片”。
7月,《抉择》在广东隆重上映,最终拿下800万元票房,震动全国。8月,全国开始了观看这部影片的热潮。那些日子我最喜欢的事情,是每天站在电影院的台阶上迎候看片的观众。在他们中间,我看到了人民和国家的希望!在他们中间,我看到了电影的价值。我和影片的主创人员、宣发人员也从此结下了二十多年的友谊,为人生事业途中的相遇,感到特别的快乐和幸福。(2021.4.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