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港台电影 > 正文

电影大观之 奇案篇(下卷

类别:港台电影 日期:2017-9-8 21:24:02 人气: 来源:

  《血恋》凭借着“打真军”的噱头在回归之前的影坛引发了不少热议,却也是奇案电影这一类型最后的一次大规模爆发。

  在上一章《电影大观[奇案篇(上卷)]》里我们回顾了电影里一类比较典型的类型奇案片。这类电影最重要的故事情节或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原因便是案件的发生。

  警匪电影中不乏各类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但警匪片强调的是与罪犯之间的互相角力的侦破过程,而奇案片则往往只是用案件本身的猎奇性来作为噱头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但如果仅仅将奇案片作为卖弄的,则w未免有失偏颇。

  在九零年代电影的黄金时代,奇案片也曾制造出不少轰动一时的话题之作。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罪案片要数邱礼涛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影片改编自“十大奇案”中的“八仙饭店”惨案,导演邱礼涛在其中不加的注入各种元素,加上黄秋生本人精湛的表演,成功塑造了影坛最骇人的罪犯之一,成为不少观众当年的童年阴影,及至今日,还有电影公司试图翻拍本片。

  《人肉叉烧包》不仅作为大卖,导演邱礼涛更尝试在噱头下注入大量黑色幽默,影片中部分的情节都逼真的还原当年案件发生的情形,电影在东南亚带来很大回响,在韩国和日本据报道都曾有人根据电影情节而犯案,一度被当地公映。

  此外,不可不提的是本片主演黄秋生,虽然黄sir当时还是一个小演员,但在此该片中形神兼备的演出令人慑服,并凭此获第十三届电影金像最佳男主角,成为影史第一位凭借电影拿下影帝的演员,名噪一时。此后的黄秋生又被片方邀请出演多部奇案片,诸如《伊波拉病毒》、《的士判官》、《虐之恋》等同类型作品,这些电影中黄秋生多以的杀手形象“本色”出演,一度让黄秋生被称为“最男演员”而无法转型,一个角色的成功让黄秋生自嘲“拿了影帝倒霉三年”。

  由《人肉叉烧包》的巨大成功开始,不仅帮助奇案电影的影响力达到巅峰,更让这一边缘化的类型登堂入室,拍一样可以获,顺理成章的市场的火爆开始了。

  此外《人肉叉烧包》因为对案件的还原和写实,其中的场景虽然引发争议,但也确实成功招揽了不少观众走进影院,影片随即引发了同类有关灭门惨案类题材的跟风。次年,学者电影公司找来电影圈的快手黎继明编写剧本,邀来黄秋生如法了一部《灭门惨案之孽杀》。

  影片的故事背景已经从本土延伸到了八十年代末的,黄秋生不再演杀手而是摇身一变穿上成为。《孽杀》的故事发生在广东沿海的东莞,讲述一个遭受家暴的孤女在被继父之后终于不堪,最终灭门惨案的虐心故事。案子虽然并不复杂,但导演利用黄秋生饰演的的角度,从案情推理到对女主角的的过程,一步步还原整个案件的性。

  影片上映之后,果然大卖,而饰演女主角的港姐钟淑慧凭借此片迅速在影坛闯出一片天地,从此奠定自己一线花旦的地位。钟淑慧更因此片与其中的男演员吴岱融喜结良缘,二人之后又共同参演了同类题材的《替天行道之杀兄》,影片剧情基本是在模仿《孽杀》,本身并不算成功。但男演员吴岱融在片中的特写镜头却在当年电检之时引起轩然大波。

  令人唏嘘的则是吴与钟二人因出演这两部而争议,尤其吴岱融曾经在TVB古装剧中饰演翩翩佳公子形象(TVB版《绝代双骄》里的花无缺),两人先后淡出影坛,近年虽然偶有复出拍戏但已不复当年光彩。

  如今再看,《灭门惨案》虽说是奇案片风行一时的跟风作品,但其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定位非常清晰,结合罪案片的推理,融入、、喜剧等元素,又满足了观众对于此类案件的窥,可谓市场定位非常清晰的商业电影。

  奇案电影以罪案片的形式来披露社会现实,那些诡异的案件了当时现代社会当中和被压抑之下的所产生的心理畸形现象。在此类电影当中,导演似乎都在有意识的强调父权社会当中的意识形态:男性从头到尾都拥有绝对的,他能完全控制女性继而剥削女性身体价值,比如黄秋生在《人肉叉烧包》当中饰演的黄志恒女店员的段落里,男性对于女性身体的剥削和的程度可见一斑。

  同样地,女性在这些电影当中彻底被物化,她们基本没有任何意志,无法只能尖叫呼救,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快感即来自于这种被放大到绝对地位时产生的心理宣泄。在电影《孽杀》当中,钟淑慧饰演的孤女在面对施虐的继父时的无力一定程度上反映那个年代里女性地位低下的现状,男权和父权在片中被导演有意识的放大进而成为的原因。

  随着《孽杀》在商业上的成功,顺理成章的衍生出续集《借种》。影片的剧情围绕着广东地区的农村里“借种生子”的传闻讲述了一桩学案,女主角阿秀的丈夫在越战中受伤无法生育,遂找来好友借种,却被乡间得知借以阿秀夫妻,阿秀丈夫最终死于之手,的阿秀终于举起了手中的。

  虽然在影片结构及主题设定上,《借种》与《孽杀》如出一辙,剧本缺乏新意上为人诟病,但凭借更加精良的制作水平,主创们或多或少弥补了上述的不足。相比第一部作品,导演在《借种》中,将故事性进行了大幅度的升级,同时背景及时代还原,也最大程度做到真实。影片延续第一部“案件发生-还原案件-审问真凶”的叙事逻辑,故事的插叙陈述很有看点,女主角以第三人称“她”,将自己的经历完整讲给警长(廖企智 饰演)。

  相比第一部,《借种》在故事呈现上更加重了女主角在灭门惨案当中的悲情的部分,甚至影片的结尾也令人唏嘘不已。如今再看,颇有点像是如今电视里法制频道的普法栏目(只不过尺度大的多),里面的每一个案件都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扭曲和。

  在一定程度上,奇案片作为「非」和含有「不为大众所接受的內容」的电影形式而存在,它满足了观众对于私密生活的窥视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它看似违反,应该被主流意识形态所不容。但是实际上,意识形态正利用了奇案片宣传自己,奇案片却是作为一种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对案件的剥削进而达到反向的意义。

  尽管奇案片作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导演旨在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感官刺激,但除去其中或或猎奇的案件外衣之外,这类电影在消费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关注着社会现实,通过这类电影,我们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时代反思有所了解,这是奇案电影最重要的社会价值。

  在电影《灭门惨案之孽杀》当中,导演借用黄秋生饰演的的形象,挖苦了一下的机关制度,那些体制内部的抓赌徒、乱等现象不乏人对于当时中国大的不理解和担忧。

  “就是,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党”。当黄秋生义正词严的说出这样的台词,大体也是当时港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回归的恐惧。

  到了九零年代中后期,回归愈近,越来越多的港片开始流露出港人关于本土身份的怀疑的焦虑和对回归后的担忧,这种担忧和焦虑在电影中被衍生放大成为对社会的恐慌。比如1996年马天耀导演,艳星彭丹主演的《六魔女》,便改编自当年与仅一水之隔的深圳发生的公抢劫案。

  影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经济飞速腾飞的深圳,六个独自在异乡打拼的农村姑娘被利益,最终了色诱高速公司机然后谋财害命的不归。当电影结尾,六魔女走场的时刻,即使如她们这样的冷血帮,在她们死前一刻才醒美生不再属于自己,虽然后悔自己所犯的,却也无法抵偿其骇人的.....

  关于这个案件现在网上还能搜索到,从哪些只言片语当中确实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中国南方矛盾激增带来的社会问题。影片其实代表了当时人对于的想象,九零年代初期的社会动荡,经济飞速腾飞,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人流向城市的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被五光十色的都市霓虹所最终了的道。

  虽然此片集惊悚CULT元素于一体,更有映射在其中,可惜影片制作,甚至是戏码都乏善可陈,所以只在当时散见于各种盗版VCD或是地方县城里的小电影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女主演彭丹后来转型成功,从艳星到政协会员,近年来更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旗下的一名主旋律红色导演,之变迁莫不如此。

  在社会写实电影当中植入映射和港人焦虑,这种做法在回归之前的影坛一度风行直到今日,比如最著名的作者导演许鞍华便在97回归前拍摄了一部《千言万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和忧虑。这种作者属性是根植于本土导演的内心深处的,在奇案片中也不乏此类的前卫主题。

  对于意识形态的恐慌和焦虑成为不少左翼导演的重要创作主题,奇案片向来以剥削消费社会现实问题为重要创作意识,这种剥削到了李华月的《血恋》中到了顶峰,影片的故事的元素非常之多:背景,北姑逃港,捉奸,杀夫殉情,其后甚至拍摄了第二部,但无论反响及影片整体素质都不如前作。

  提及这部名作,必须要介绍一下身兼影片出品人、编剧、导演、主演等多重身份的女演员李华月。90年代是最后欢迎的时代,娱乐圈诸多女明星为了一夜走红,纷纷试水市场,李华月相较于同辈里的双叶(叶玉卿、)、、珍、陈宝莲等艳星要逊色不少,但其大胆的作风出位的表演也曾在娱乐圈引起过争议,在此前她最知名的角色可能是在《人肉叉烧包》里被黄秋生至死的那名女服务生。

  1995年,一贯大胆曾为港版《》拍过四点写真的李华月自费筹备新片《血恋》,在上发表声明,以“假戏真作”为条件公开征聘电影男角,号称拍摄时要“真刀真作,极度写实”。这样的噱头自然在坊间轰动一时,一度成为圈内外的热门谈资,以李大姐这样的容貌身材,应者竟然也一时如云,很是热闹了一番,居说最后召了一牛郎上镜。

  ▲《血恋》李华月果然没食言,其后便诞生了那部著名的惊世骇俗的“首部四级电影”,影片在送审时电检部门要求必须删减“打真军”的镜头才得以公映。

  影片讲述新娘亚芝(李华月饰演)的家人死于,被渔夫贾益生拐卖回做了妻子,她原本只想在过平淡日子,无奈贾本人赌钱好色,经常对亚芝。亚芝看上了卖菜的阿奀,两人日日欢好,谁知被阿正的姨妈看见,失手之下姨妈,继而又被老公撞破,失手之下又将其。两人亡命出逃,在山崖上,亚芝才见到真正的:高楼、飞机和到处都是钢铁水泥铸成的都市丛林,再没有连成排的渔船。但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一对亡命鸳鸯在山上做了最后一次爱,继而双双跳崖。

  这部电影的主题颇具有实验性,大量的手持摄影,部分镜头重口至极,整部电影都处在一种被压抑的情绪当中,亚芝一直被,直到结尾二人在悬崖上“大战”终于进入到了里的情绪爆发,让观者颇为心惊。除此之外,电影强烈的隐喻也是一大亮点,从一开始的时期挂的像,再到最后的鸽子和贯穿在挣扎死去的鲶鱼的意象,直到临近结局时二人悬崖上的竟然响起了东方红的配乐,都足以彪炳cult影史。

  《血恋》凭借着“打真军”的噱头在回归之前的影坛引发了不少热议,却也是奇案电影这一类型最后的一次大规模爆发。此后,逐渐遇冷,加之97以后影坛的市场低迷期,奇案片逐渐消弭,偶有几部上映也都影响力极为有限。

  及至近年来的本土电影导演们虽锐意进取尝试,诸如《旺角黑夜》、《复仇者之死》、《踏血寻梅》虽重新套用了奇案片的类型外衣,但其相对复杂的主题和内核,更加冷峻的视角和所强调的作者属性,都让其更向文艺片靠拢,而非曾经辉煌一时的电影类型。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海南电影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