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音乐最初是由古风爱好者和仙侠游戏粉丝群体以音乐为载体抒发怀古之情而进行的自发性创作,是当今网络盛行的一种新型音乐风格。古风音乐的创作手法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其依附于游戏、小说和古典诗词存在,追求故事性和画面感。
古风音乐多从游戏、动漫、网络小说中借鉴同人题材进行填词创作,并引用日本和风音乐或东方网游配乐进行改编或翻唱。后又在COSPLAY、汉服等交叉领域的孕育下,吃着百家饭渐渐长大,赢得了一众粉丝,也冒出了不少古风团队。小编从B站等方面了解到,音乐区已经成为仅次于动画区的第二大流量大区。在B站每个月平均30多万的原创视频中,音乐视频就有52000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区别于大众流行音乐的二次元音乐。曾在B站拜年祭上出现的《九九八十一》,其原曲和衍生二次创作视频的播放量超过了1亿。
成立于2007年的“墨明棋妙”是古风圈的领头羊,初创因共同爱好聚在一起,在词曲、乐器、宣传、美工方面各有所长。出于自娱自乐的想法,他们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上传网络,迅速吸引了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和海量粉丝。之后,“平纱落雁”、“千歌未央”、“鸾凤鸣”等原创古风团队也相继涌现。
古风音乐的发展源于互联网,自2010年分贝网关闭后,5sing成为了古风音乐人和粉丝的新阵地。顶着“中国原创音乐”名号的5sing网,虽然影响力仍有限,在其官网的“原创”版块里,古风作品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国内知名二次元音乐社区、“幻音”的创始人夏目也表示:“现在已经有三家音乐平台主动来找我们合作,大厂有大厂的焦虑,他们想做年轻用户,但不知道怎么抓住这些年轻用户。”
网络平台的发展也有局限性,类似于QQ音乐这样的主流音乐平台现在仍不太可能在首页特别推一个古风歌手,因为它需要做重点推荐的都是那些每年能给它带来两千万以上的数字唱片销量歌手,例如李宇春、周笔畅;而二次元音乐目前还没有这个体量。
移动网络的便捷,切实弥补了传统媒介信息的不足,给人以更多的选择和空间。在网络音乐界,有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人和音乐团队致力于融合古体与现代诗词的文字精华,打造出富有现代气息并不失古韵的音乐作品,呈现创作者所理解的中国式美感。这些青年创作人对古风的推崇,体现了其对于民族自信心的追寻,是一种渴望通过“尚古”而完成的建构与文化认同。借助各种社交,河图、HITA等一批古风歌手迅速成为了圈内名声大噪的平民偶像,随便一条微博都有上千条的评论或点赞。正是这样一个与偶像关系如胶似漆的群体存在,才让古风音乐人能够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比如河图的《倾尽天下》在百度音乐的总下载次数就超过千万。其实,音乐制作的成本相对于游戏、影视是很低的,结果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同质化音乐。小编了解到,目前国内古风音乐,每个月全网产量接近5万首,产能其实很大。然而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存在很多同质化问题,绝大部分都沉没在底部,几乎不会被听众听到。怎么才能让作品脱颖而出,需要靠宣传与发行的功底。
从借鸡生蛋到团队原创,不再依赖外物题材,可以算是古风音乐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古风音乐人和粉丝群体彼此扶持,共同壮大,慢慢促成了如今的古风音乐圈生态。
在资本过热的当下,音乐行业也有了风口一说。当古风市场成长到一定程度,资本也紧跟着就来了。像《说书先生》就是把古书上一个说书先生的故事带入整张专辑,这种企划正越来越多,并且卖出不错的销量。这也让近两年的同人展已经能专门开辟出专门的同人音乐专区。
米漫传媒曾经操刀过银临的《锦鲤抄》,这常知名的一首古风歌曲,米漫曾在游戏里植入这个IP,做了《锦鲤抄》的套装,最终这套游戏里的虚拟产品就卖了六千多万。
这种模式也是拾穗文化正在尝试的,这家原本的二次元音乐工作室进行公司化运营,并开始打造原创音乐企划《时之歌Project》,用以搭建一个架空世界观,形成音乐IP,方便后续的漫画、影视等开发。
古风歌曲当然也不能说是横空出世,也是有迹可循、有源可溯的。前有古人唐诗宋词等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今有数十年经典金曲的。然古风圈的真正兴起还是始于分贝网,从各种游戏歌曲、霹雳歌曲填词翻唱开始,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古风圈子。2010年左右,墨明棋妙团队便开始出现在一些动漫展上,后来有了2012年的麻雀瓦舍古风音乐会、2013年的金陵秦淮夜线下演唱会等等系列主题演出。在资本的支持下,这群网上聚集的小团体不知不觉走到了线下。原本不知受众在哪、如何定价的古风音乐人,也慢慢开始了更自主的商业探索。
而除了创业公司,古风音乐人也得到了影视方、游戏方的垂青。比如,今年大火的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大唐荣耀》分别向圈内的知名音乐人董贞和音频抛去了橄榄枝。
十多年时间,古风群体从线上到线下,走进了让很多流行歌手都望尘莫及的鸟巢和天坛。在许多圈内人眼里,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养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终于有天长成出嫁。
但另一些人则透露出深深的担忧:古风音乐商业化已经越走越远,今后快餐式的商业作品会不会日渐被资本,迷失了初心?当“只为见一见粉了十年的偶像真人”的情怀被满足和后,类似这样的演出还能让他们消费多久?
网上有人这么描述古风歌曲:时间要等“千年”,地点动不动“天下”,人物多“谁人”,故事偏“离愁”,结果就是各种“殇”。随着一批古风作品进入主流视野,古风歌曲的词作水平经常成为诟病点,原因多是“为了看似风雅而毫不注重语法”、“矫揉造作,不知所云”、“听来听去,一百首歌都在说一个意思”。
一首好的古风作品,尤其是那些顶着“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的歌曲,和类似以“成全你纵横上下五千年的心”为的文化活动,更需要在歌曲创作环节全方位地把控质量。毕竟,只有好的作品才能走得远。
在纷纷追逐分众化的“风口思维”下,古风圈的商业化进程之快始料未及。但如果盲目被游戏和影视厂商,太着急的资本玩法只能是揠苗助长、催熟过度。在日本,动画的OP、ED、插曲、角色歌、同人歌曲、V家为代表的各种网络原创曲目都有成熟的变现渠道,与整个二次元产业的结合也非常紧密,并且可以在日本权威的公信榜上和J-pop等流行音乐一较高下。
一家位于东京的日本音乐制作公司highkick entertainment制作部的从业人士是这么说的:“在日本,动画制作委员会里通常有音乐公司,二次元歌手与流行歌手的新单曲都可能会去争取贴一部动画的片头片尾。而动画也会进行招标,每次都能收到很多歌手送上的完成度较高的demo,大家一般比较重视这种机会的,因为贴剧通常都能带动单曲的销量,再考唱片盈利。”
当然,古风音乐未来能否从小众音乐类型更大的受众,甚至当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兵,都值得期待。要是某天古风的影响力真大到可以让大家以听雅乐为乐趣,以穿汉服为时尚,人人懂历史,家家知礼仪,也是功劳一件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