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农村老电影放映员,执著于电影事业,曾因公瘫痪三年又玩强地站起来,退休后依然钟情电影,成立老年电影队,免费为群众放电影,甚至签订“状”,承诺所有责任自己负,义务放映电影千余场,还成为当地诗书画普及者,被称为“古镇文化轻骑兵”,他是荣登中国榜的饶昌东。饶昌东对电影、对文化的钟情,正是老一辈电影放映员优秀品质的写照。饶昌东带着电影拷贝,给百姓带去食粮,也传承“拷贝”与群众心连心的的奉献者情怀。
电影,已有上百年历史,电影的离不开老一代电影放映员肩挑手摇,挑灯夜战。以往,许多农村文化贫乏,电影成了百姓最美的享受。记得家乡早期电影放映员,靠一条小木船装运电影机、发电机以及电影拷片,后来才有了自行车、摩托车等运送工具,有时中途还有村与村之间联动放映,叫“跑片”,电影放映员足迹踏遍乡村,常常半夜归家,常年累月走村下乡文化,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许多电影放映员,多才多艺,或制作幻灯片,或制作电影海报,有的兼“电影美工”,有的利用电影放映,宣传党的线方针、政策,可以说是农村宣传轻骑兵。笔者曾在农村电影院担任美工期间,兼职黑板报、画廊等宣传工作,对电影宣传体会更深。
岁月易逝,电影犹在。正是有了许多老电影放映员执著追求,正是传承着“电影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时代,今天,电影事业没有淡出时代,依然生生不息。如饶昌东一样,只要有着好梦,“瘫痪”犹能玩强地“站起来”。笔者所在地老的电影院都已停业,然而电影放映队依然活跃在乡村,老的、中年电影放映员,骑着电瓶车、摩托车,参与电影村村映、周周映,虽然收入微薄,却给市民带去老电影的回忆、新影片的悦目。与此同时,数字电影、新型电影剧场带给城乡文化耳目一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样有着新一代电影工作者的追求。
农村是电影的大舞台,老的电影放映员,不只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化轻骑兵,也是今天城乡文化建设的引人。今天,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大幕早已拉开,农民日益享受到高品的文化生活。许多地方用不着肩挑手提,翻山越岭,就能欣赏到清晰的现代电影。但由于地区差别及交通条件不同,有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山区,公共文化服务来得滞后,还需要电影放映员“脚步”迈乡村,需要“双肩搭起流动电影院”,电影依然是山村百姓心中的文化美餐。
一个地方文化活跃与繁荣,总是与文化热心人士分不开的。,即便公共文化设施完善的地方,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依然离不开电影放映员,离不开文化建设带头人。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目标,通过文化网格建设,一批批农村文化网格员、文化志愿者,也有电影放映员带着服务乡亲的义务与职责,城乡文化网格,成为新农村文化领跑者。他们身上传承的正是老一代电影放映员乐于奉献、追求文化的时代品质。
人是要有点的。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仅需要改善文化条件,走好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之,缩小文化小康、文化现代化差距,更需要传承、培养老一辈文化人、电影人默默无闻,不计报酬、耕耘不息的。文化需要产业化,但更离不开奉献者。饶昌东为着电影事业,敢于立下自负责任“状”,且义务普及诗书画,与今天充满铜臭味的文化界某些“星腕”相比,实在形成鲜明的反差。饶昌东只是一名普通农村义务电影放映员、义务宣传员,但身上体现的价值,比哪些动辄“出场费”的“金嗓子”更有含金量,代表的是时代的正能量。
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历史的“拷贝”。经典老的电影、老的电影放映员,是时代的产物,却是耀眼的“灯塔”,让心灵的原野得到回归与净化。变革的时代,某些文化层面难免蒙上“沙尘”、“雾霾”,饶昌东等老一代电映放映员,以自己的奉献,点亮着山村文化的,给希望的原野新的希望。也许,饶昌东放映电影的设施很土气,电影片源也很老旧。但是,接上的却是浑厚的地气,清新的民风,给百姓带去的却是笑声、好梦。习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民的孺子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饶昌东虽是普通农村放映员、宣传员,也许不属于文艺工作者,但同样是人民的“孺子牛”、“灵魂工程师”,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当具有饶昌东一般“孺子牛”、“灵魂工程师”的品质。
中国梦点亮了电影梦、文化梦。实现城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要先进、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更需要塑造饶昌东式的电影传承者、文化奉献者,需要更多“好电影人”、“好文化人”扎根基层一线、心与人民在一起的甜梦。时代需要“拷贝”老电影放映员的可贵品质。(张维民)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