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本山一登场,就是。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一直是春晚的招牌菜,多少人盯着电视机就为等赵本山出场一把。从1990开始,每一年赵本山都会在春晚的舞台上奉献他的小品。 连续十五年获得春节晚会一等。
这几年本山大叔已经退出春晚的舞台,偶尔拍拍《乡村爱情》,看小女儿玩玩直播。看上去悠闲了不少。关于他的话题也是一直不断,看到一个赵本山等小品人是否毁了东北话与东北人的形象?的话题讨论。有两个回答,感觉还是很中肯的:
1.赵中前期的作品不仅没有毁形象,反而以东北话为载体,以东北式幽默、诙谐、揶揄、调侃的方式以非常巧妙的尺度在不踩红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达到针砭时弊、以老百姓能接受的形式积极价值观的效果,上能打官僚做派和的脸(《三》1996狐假虎威的司机,《拜年》1998前半部分所暗示的范乡长的形象等),中能社会丑恶(《卖拐》2001中抬腿跺脚的场景黑了轮子,《红高粱模特队》1997装腔作势假高大上的模特顾问),下能普通百姓的一些和落后的观念(《相亲》1990子女丧偶老人生活的做法和再婚羞辱观念,《拜年》1998高秀敏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格调通俗而不低俗,有破也有立,借角色之口表达所的东西,说的是老百姓的话,讲的现实中极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反映的是浅显实在但未必人们线年左右到以后,《卖拐》与《昨天、今天、明天》的几部续作(仅续作,不含初作),与徒弟们表演的几部小品,以及《乡村爱情》系列的评价争议较大。对于是否对东北话以及东北人形象存在负面影响的问题本身,个人倾向于认为是,至少相较于中前期作品,正面意义相对较少(虽然并不是丝毫没有),而负面影响相对较大。
快手也好,赵本山也罢,其实都是东北农村土方法娱乐的时代反应。城市精英、不理解东北农村的娱乐内核和,看上去牛逼,有独特小手艺,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道具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节奏明快加上玄幻内容的说口……纵然着男权,,拜金等等的糟粕内容,但我还是得说一句:普通老百姓大多是这样异想天开的。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