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发布暨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年会在京举行。《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指出,中国的电影观众在成长,观影也在提高,这反过来推动了中国电影创作风格的多元化,2016年的电影爆款和黑马虽然减少,但是变得更加多元。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认为,前些年,由于电影的急速扩展,大量缺乏电影观看经验的“新观众”特别是“网生代”观众进入了电影消费,“小镇青年”、“网感”、“搞笑”、“逆袭”等似乎成了电影观众的共性。然而,当观众的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观影也会越来越高,而且他们观影多样性特征也会越来越突出,这反过来也推动了中国电影创作风格的多元化。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研究者认为,从2016年来看,所谓的爆款、黑马电影越来越少,但是,分众化、差异化的电影观众越来越普遍。导演吴天明创作的一部手法传统的风格电影《百鸟朝凤》,虽然营销手段超常,但是在超长放映周期中取得了超过7000万元的票房成绩;情感电影《七月与安生》突破了1亿元的票房门槛;具有一定表现主义风格的《边野餐》《长江图》和《塔洛》这样的小众艺术电影也都取得一定的市场空间;继陆川导演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创造了近8000万元票房之后,年末的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学尹鸿等研究者认为,这些可喜的现象,不仅展示出中国电影创作的多样化趋势,而且也了市场成熟和观众对于电影艺术的多样化需求。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还认为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重要收获。该片不仅在画幅选择、风格传达等方面体现了自觉的美学,而且从一个比较的视角窥探到中国社会的一角,用克制的态度,表现了复杂社会语境下官民之间的生态困境,体现了一种久违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与原作者刘震云之间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新的喜剧美学,堪称“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将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提升到了新的境界。《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认为除了《我不是潘金莲》,另外一部根据“开心麻花”舞台剧改编电影《驴得水》也别具风格,影片简洁有力、意蕴深厚,其文化讽喻深度和艺术表现力,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不可多得。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表示,2016年为更多的风格化电影留出了创作空间和市场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影观众已经完全成熟,更不意味着国产的艺术电影、风格化电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一些电影创作者和出品人,动辄以艺术电影自居,好像只要一拍艺术电影就有理由埋怨影院不排片,埋怨观众趣味低。毕竟,艺术电影并非好电影的同义词。
《2017中国电影艺术报告》表示,成熟的电影观众才能带来成熟的电影,电影素养的养成需要时间、经验累积以及大电影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在不远的将来,当中国电影市场达到充分竞争之后,电影院线和银幕放映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形成,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将与观众的多样化共同成长。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