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拍一部太空片,还被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冠以“史上最佳”的头衔,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期的文理科生看电影,我们请到了湖南省天文爱好者协会会长谭巍、3D电影研究者蒋勇,同时援引了美国前宇航员斯科特·帕拉兹斯基的亲身体验,为影片拍摄和太空行走的细节做出解读。事实是,脱离了“地心引力”的太空行走,有些镜头可能并非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美丽震撼,拍摄起来也没那么简单。
“每一个观众都是第三个宇航员”,在只有2个角色的《地心引力》里,导演阿方索·卡隆曾如此解读。
的,绚烂的星空以及失重状态下的太空优雅漂移……凭借着完美的长镜头和3D特效,阿方索·卡隆让观众享受了一回90分钟的“失重”体验,也经历了一场,在面对无垠的和无际的孤独时,一个人如何?回到现实,电影也免不了接受一下观众的考察:这样一部太空片,是怎么拍成的?那些震撼的观影效果和画面,是否真正能够在现实里实现?
中国元素对中国观众而言,《地心引力》还有几分亲近感,乒乓球、佛像、天宫一号、神舟飞船都在电影中“闪亮出镜”。其中,“天宫一号”更是成为女主角的关键。导演阿方索否认自己这是在讨好中国电影市场,而是尊重现实,“现在太空中的元素真的很少,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有自己的空间站,而且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本身就很发达”。
隐喻本片剧情看似简单,但暗藏隐喻:桑德拉闭眼蜷缩“漂浮”在太空舱,就像婴儿蜷缩在子宫;外出解除降落伞的缆绳,就像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剪脐带。最后回到地球,由水中踉跄上岸,俨然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代表生命的。阿方索透露,片名也有一部分的隐喻,“在地球上,地心引力让人类的双脚能够立于大地之上,而在太空中,地心引力则隐喻着一种不断带人回家的力量。这部影片就是让观众思索自己的生命在中何所来、何所去、何所”。
情节:影片故事发生在的太空里,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主人公陷入之境。失重、断绝联络、缺氧让女主角在真空中挣扎,命悬一线。
提问:电影里主角失重漂浮在太空中,如何在有重力的地球上体现出无重力的太空感?——刘月琴(文科生)
属猴的属相婚配表
蒋勇解读:《地心引力》大部分场景是在绿幕和太空灯箱里拍摄的,尤其是太空灯箱,不久前它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本年度25项最佳发明之一,它的诞生也将电影拍摄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太空灯箱是由摄影师卢贝兹基与视觉特效总监蒂莫西·韦伯共同设计完成的,18平方米,里面有196个镶嵌板和4096个可单独控制的LED灯泡。有了它便可以制造出任何灯光效果和投影。不管演员们是在什么,如何运动,灯箱都能将其周围表现出来。电影里,角色在太空里旋转、爆炸以及碎片的镜头,都是在太空灯箱中完成拍摄的。
至于角色失重状态,阿方索称这要感谢12条无形电磁线条无形的电磁线个电磁点形成连接,类似于把主演变成木偶,用12条线形成磁力网面把他们浮在了空中。在“木偶”专家的帮助下,主演能够按照导演特定的顺序、角度、姿势进行“飘浮”。
情节:扑面而来的蓝色星球,快速逼近的太空卫星爆炸碎片从身边划过……本片的3D效果让人叫绝,足以让观众犹如遨游太空般震撼。导演阿方索说:“除了两名宇航员,每一个观众都是第三个宇航员。”
蒋勇解读:《地心引力》的3D是通过后期转制而成的,转制周期大概比拍摄周期要多出三倍。整部影片制作成本高达1.05亿美元。
从转制的角度来看,其实如今在好莱坞很少提所谓的“伪3D”了,因为随着转制技术的不断成熟,最终呈现效果比以前好很多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雷神2:世界》《地心引力》的画面已经很精细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地心引力》时,导演参考了IMAX3D纪录片《哈勃望远镜》,这是一部画面极其完美的片子,当中不少主创也担任《地心引力》的顾问。
情节:发生灾难后,宇航员马特·科沃斯基(乔治·克鲁尼饰)与太空任务执行者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在中相互,双方在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又遇上太空卫星碎片袭击,冲撞中瑞恩没能抓住马特,马特飘向更远处而留下瑞恩独自。
提问:这部影片堪称桑德拉·布洛克的独角戏,一个角色撑起一部电影,是不是太有风险了?——王莘(文科生)
蒋勇解读:其实桑德拉·布洛克2009年前演的基本都是傻大姐类型的角色,凭借《弱点》拿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之后,她在角色的选择上更加谨慎了,我个人挺看好她凭《地心引力》再搏一尊小金人。
瑞恩这个角色,刚开始性格执拗,失去孩子后她对一切事物兴趣,突遇灾难后很,一度想放弃自己。瑞恩在一次濒临死亡时“梦”到马特,后者教她操作飞船,直到这时瑞恩终敢打开——与地球对话、学犬吠,展现不可逆的成长与转变。桑德拉·布洛克把这个转变完全展现了出来。
点评:任何时候,细节问题都不要忽视。虽然为了场面震撼或展现魅力,有些艺术加工是免不了的,但观众的火眼金睛也不是那么好瞒过滴。
情节:在脱离了哈勃望远镜后,瑞恩·斯通和马特·科沃斯基在太空中通过宇航服自带的燃料,飞回了国际空间站。
质疑:轨道不同,能靠这点燃料飞过去吗?——谢步明(理工科)斯科特·帕拉兹斯基解读:哈勃、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各有其特定的轨道。根据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的计算,如果没有插入这些不同卫星轨道的航天飞机,他们永远不会彼此接近。哈勃是在一个非常靠近赤道的轨道,围着地球的肚脐在转,大约离地球400英里。而国际空间站是在一个非常高的倾角。可以说,他们就像是一颗射出枪膛的子弹相对于另一颗子弹,轨道会交叉,但从物理上讲,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不可能的。
质疑:空间站是不是太乱了?——李尔(文科生)谭巍解读:在太空,因为没有地心引力,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固定好的,东西乱丢会造成很多。这里面空间站太乱了,有可能是发生了事故、大家都来不及,或者说是被太空垃圾撞开了。但女主角把头盔往旁边一扔,我觉得这样不太专业。
情节:在乘坐“天宫一号”着陆舱回归地球后,飞船坠入湖中,瑞恩打开舱门,汹涌的海浪进入舱内,她只能脱了宇航服逃离。
谭巍解读:一般来说,标准的操作应该是在原地等待救援。太空舱应该有水上救生设备,充气阀等。一旦与水接触就会膨胀,在水上漂浮。瑞恩打开舱门,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恶劣。
点评:作为一名视觉控,相信观众也不爱看到纸尿裤和像鼻涕一样的眼泪,而从情节上说,那场“”确实带来了心理上的震撼,所以这种小细节咱就不抠了,毕竟,咱们又不是在看纪录片。
谭巍:在太空,温度可能达到零下200度,有时候,太阳直射,温度又会很快上升,可能会达到300度高温。因为在外太空没有大气层那样的保温作用。所以说,他们都不应该是过于穿戴简单的,而且太空行走是不能回舱内小解的,很多时候需要穿纸尿裤。影片可能是为了追求一些卖点和漂亮画面,所以就脱得比较多。
斯科特·帕拉兹斯基:桑德拉没有穿液体循环冷却服和纸尿裤,是电影的一个失误。她逃出来时是这样的形象,直接穿莱卡内衣,看上去真的很美很漂亮,但她在太空行走的时候这样穿,不可能发生什么好事儿。
情节:电影里,女主角时,眼泪夺眶而出,随即四处散落,变成圆圆的泪珠飘在空中,眼泪晶莹如钻,画面非常震撼。
谭巍: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眼泪是不会往下掉的,它会形成一个,这点在剧情中没有错误,但是在电影中,眼泪飞来飞去有点太假了,在太空中,眼泪是不会流的,所以你其实可以想象是吹泡泡那样的,除非是你用力把它甩出去。这里面桑德拉的眼泪悬浮,应该只是电影里艺术性的设计,为了画面好看。
斯科特·帕拉兹斯基:眼泪不会流下来,它们会在你的眼睛周围聚集一大团,就像在电影《乌龙博士》里那样,这是表面张力的作用。所以,真实的情况下,眼泪可能会像鼻涕一样黏在眼眶周围。
情节:被降落伞缠住的斯通博士试图用拉绳拉住马特·科沃斯基,但怎么费力也拉不上来,科沃斯基主动解开了绳索,自己飘向了太空的无穷深渊里,画面极为催泪。
质疑:这个镜头拍得好像武侠片里常见的两人坠崖,为了同伴放弃自己的感觉。在没有地心引力的情况下,把他拉回来也会有这么吗?——王莘(文科生)
谭巍:他们是在轨道上运行,不是静止挂在空中,所以两人挂在国际空间站缆绳上的一幕,既然已经相对静止了,应该就不需要多大的力就能改变这个男的轨迹,就算松手也会沿轨道继续前进,90分钟会重新回到这个点,还是有机会回到空间站,不会那么快就飘走。但这样可能剧情起伏就不够,没那么刺激了。重庆DHL快递电话http://127396.shop.m.liebiao.com/,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