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东方荷里活”的大都会—,曾制作过许多让津津乐道的电影。如今,很多人一想起《黄飞鸿》、《 古惑仔》、《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等港产片时,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些电影的主题曲。而这些朗朗上口旋律动人的歌 曲,如今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铭刻在无数人的心中。
其实,大凡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出生的人,一定对早年所看过的电影记忆犹新。《倩女幽魂》《胭脂扣》《 笑傲江湖》等等,都是大家心中的最爱,而这些电影作品里的主题曲与插曲当年更是风靡全国,无论走在大街亦或穿行于小巷 都能听到。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歌曲却都只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而音像店里已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唱片了。偶尔去一下 KTV,这样的老歌亦是难寻了。即便现在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两首,但音质也大多不尽人意。于是不由感慨,辉煌一时的 电影歌曲时代,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1988年,由王祖贤、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不仅让这部电影风靡整个东南亚,其中,由张国荣演唱,歌坛 鬼才黄 作词作曲的电影主题曲亦红遍两岸三地。
“人生/美梦似长/里风霜/风霜扑面干;里/美梦有几多方向/找痴痴梦幻中心爱”一句高昂开阔的“ 人生”,表现了男主角对未来的道有着般的憧憬,虽然崎岖,但梦和爱在他的心中。张国荣在演绎这首歌时,嗓 音是的,有沉郁但绝不压抑,就如电影中那个不谙的青涩书生对人生的。而这一点,在在一段快节奏的过渡后又 了更深的体现。
那年,电影制作组的确找对了人。当年的歌坛,只有张国荣低沉醇厚的嗓音才能带观众一同进入到那个奇幻的世 界和故事之中,让人看到诡魅奇美的聂小倩与善良淳朴的宁采臣之间一段轰轰烈烈的人鬼情。
“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何从何去/觅我心中方向”当后来大街小巷都着这首歌时,歌词中的唯美和淡淡忧伤 ,足以让那个年代风花雪月的青年迷醉。
这部电影的片尾曲《胭脂扣》是1989年电影金像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梅艳芳的苦情唱腔加上低沉浑厚的声 线似幽魂般的空灵,凄苦幽怨又辛酸沧桑。如花的坚定痴情、十二少的懦弱多情,当美貌如昔的如花穿越时空追寻而来时,他 已是垂垂老朽。而当她决绝离去时,他才发出撕心裂肺的,直教人的唏嘘不已。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幽怨的歌声中,我们仿佛又能见到 扮成男装的如花和十二少初相识的那一幕。一个倜傥潇洒,一个面如冠玉,错了都错了,在这似男似女的错落中,注定了爱情 的悲婉;再忆十二少为如花写的对联:“如梦如幻夜/若即若离花”,即是写她也是写他,爱情的虚幻即美好又凄迷。
“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笑/纷纷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 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1991年,由黄 作词作曲的电影《笑傲江湖》中的插曲《沧海 一声笑》荣膺1991年电影金像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沧海一声笑》是笔者认为电影插曲中最优秀的歌曲。之所以这么说,完全因为这首歌把黄 的大气磅礴、许 冠杰的潇洒和罗大佑的沧桑透彻完全表现出来了。
整首歌曲一泻千里,畅快淋漓。一直忘不了电影画面上一群侠士白衣儒冠,泛舟于泱泱江水之中。黄昏之下,琴声悠 悠,于沧海中一声笑,多少凡尘俗世抛于身外。而最后一段的三人合唱更是豪爽至极,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云山苍苍,山高水 长。
如果说许冠杰是粤语歌曲的开山祖的话,那么与顾嘉辉并列“辉黄”之一的黄 先生则堪称词坛师。黄 ,原名黄湛森,1941年出生于广州,家有兄弟姊妹八人,他排行第六。1949年他随父母移民;早年入读喇沙书院 ,后升读港大,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教师,后转到工作,1965年投身广告创作及 填词。
据黄 自己说,他1961年代踏入娱乐圈做电视节目,自那时就已开始填写歌词,但直到70年代末那些电视剧 主题曲才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之后他的经典作品一直延伸到整个八十乃至九十年代,当然八十年代才是他的最辉煌期。
上世纪70年代末,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家变》《狂潮》《强人》《大亨》《抉 择》《风云》《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等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曲都是黄 的佳作。那个时期,可以不夸张地说,几乎 每个角落、每个人都唱过他填词的歌。从此他了自己填词生涯的高峰,渐渐开始为电影作词作曲,伴随着电影《英雄 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黄飞鸿》等陆续走红,黄 的词曲也传遍了华语地区。黄 的词作品是他侠义与人生 哲学结合的最佳体现,词坛小生林夕在点评黄 时说:“以文言笔法写词有如行钢线,一不小心便会一面倒。只有学贯五经 才能欣赏。”
而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进入21世纪,即使满耳是R&B和口水歌大街小巷,黄 也没有销声匿迹。
在2003年SARS的时期,他组织了一台《狮子山下》群星演唱会,给低落的人送去信心。2004年 1月,他还特意为中生代歌手梁汉文打造一首《情常在》,提醒港人把“情”放在首位,不应以功利作为衡量事物的惟一标准 。由此看来,黄 能40年长盛不衰,除了才华使然,也因他在保持优秀传统和本土情怀的同时,不断敞抱,与时俱进 。
黄 的词曲充满了侠义之风,比如《万水千山纵横》的“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谁知心醉朱颜,消逝 于烟雨间”,唱来令人感到特别的回肠荡气,义薄云天。而黄 的“侠歌”广义上还可包括一些有侠义的时装肥皂剧主 题曲,尤以一曲《家变》的经典警句“变幻是”折射人生无常之。
多年之后,黄 在著名歌手罗文的葬礼上,由好友去世延伸到对这句歌词的解释:人生苦短,小小苦楚等于激 励;有变,就常变,变幻原是。
《狮子山下》始演于1973年,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前后持续21年,超过二百集,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 详。黄 △给该剧歌曲填词,由罗文演唱,脍炙人囗。剧中抒写了“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的故事,在经 济低迷的背景下,很有励志的色彩。也正因为此,2002年,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便曾引用这首歌的歌词寄语市民 ,可见其对社会影响之深远。
2004年11月,因肺癌复发,64岁的黄 与世长辞。他走后,无数网民他:黄 走了,音乐哭了。
历史是公平的,盛极必衰就是历史对于狂热的还债方式。即使没有黄△,没有那些至今让人传唱不休的经典电影 歌曲。
其实早先的电影对配乐是不太重视的,配乐的原创性极差,质量也不高,基本上就是一些舶来歌曲,音乐与电影 甚至有合不上拍的例子,当然这也受成本和导演本身的素质影响。后来,流行搞笑喜剧,就电影本身来讲,还是不错的( 如许冠文的喜剧),但由于突出了演员的搞笑手段,音乐就变的如鸡肋般可有可无了。
电影金像从第二届(1982年)开始加入最佳电影音乐的评选也正说明其大势所趋。但电影音乐却并没 有因此繁荣起来,由于创作时间太短,或者音乐人不能系统的看到成片,特别是导演与配乐者缺乏交流,致使一些配乐作品并 不成功甚至面目全非。
虽然,创作力薄弱更是电影音乐陷入低潮的重要内因,但是让电影音乐沉沦的外因同样不能不提。从经济意 义上来讲,八十年代贵为亚洲四小龙的,的确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跃进时代,也正是在这种物质的飞跃中,反过来刺激 了乐坛的发展。但随着90年代中期以后整个东南亚地区经济的低迷,不仅放慢了自身发展的速度,更有了一种不进 则退的停滞。这同样影响到了的音乐市场,赚钱比娱乐更重要,音乐当然也就退居生活的二线,唱片公司也随之紧缩银根 ,减低投入,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当然就无法给港乐纵横四海提供的物质保障。
而最致命的还是全球音乐市场的低迷,尤其是盗版、网络下载的,致使唱片市场前所未有地陷入低谷。唱片 的滞销也逼使唱片公司转换了经营思,新闻效应和商业活动成为包装歌手最首要的策略,由此带来的恶性连锁反应,则是音 乐制作水准的愈发下降,唱片中的音乐比重越来越低,而肯掏钱买唱片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纯粹走音乐线的唱片公司,更是 在低迷的市道中纷纷关闭。
虽然以刘德华为首的“四大天王”曾经统领了90年代初期乐坛大半壁江山,特别是1993年,在“十大 中文金曲”的颁上,年度十大金曲中更有八大出自“四大天王”。尤其是一些经典影片中的主题曲或插曲,更少不了由“四 大天王”来锦上添花。
可是到1994年以后,尽管“四大天王”依然雄风犹在,但有影响力的作品却逐渐减少,而此时大下的音 乐更如吸毒者般抱定了“四大天王”这支救命稻草,因为到了这个时候,除了“四大天王”之外,乐坛已经贫瘠一片,再 无任何后继力量可以期望,于是越依靠越沉沦,尤其是当张学友、黎明等在1999年开始宣布从此退出各种颁之后,尽管 不乏优秀词曲创作者,也不乏出现过一些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但那些影片中的主题曲或插曲却再也没像80年代那样传 唱不息。
所以,电影乐坛曾经有过的盛世之景,最终也就只能随同“四大天王”这支战舰的沉没而一起沉没。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