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是人类可以获取的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根据FAO公布的数据,我国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仅次于格陵兰和日本的60+千克/年,和美国同样位居第二档,大概是人均48千克/年,那么由于我们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了满足中国人餐桌上的需求,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野生渔业资源捕捞国、世界第一养殖水产品生产国双料冠军。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在我国周边出产的水产品也被大量进口,所以我们餐桌上的水产品种类繁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4个来源: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捕捞和进口。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的数据,我国的水产品中,海水水产品产量占了一半多一点点,大概是3400万吨,其中养殖量又占了一半多一点,大概是1875万吨。
那么是不是中国人餐桌上的海鱼,有一半就是养殖的呢?还真不是,因为中国的海水养殖里,鱼类常小的一个部分,这1875万吨里,各种贝类就占了1358万吨,而鱼类只有130万吨……所以说中国人的膜蛤,那确实是有群众基础的。
中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起步晚,但是赶超的比较快,我的家乡青岛可以算是国内海水养殖的圣地之一,国内多次的海水养殖都或多或少的与青岛的高校、科研院所有关。比如我们所说的多宝鱼——大菱鲆,这种鱼是92年从英国引进的种苗,直到99年才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攻克了育苗技术,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让大家理解,鱼类养殖是有技术的,不是说野外随便抓几条鱼,就会顺顺利利的繁衍生息的。
除了大菱鲆这样的外来引进品种,许多原产国内的经济鱼类,由于野生资源匮乏,也大量通过养殖生产,比如大黄鱼,就是我国目前养殖量最大的海水鱼类,而福建和浙江是大黄鱼的养殖重心。
这个图里有个非常有趣的品种,就是河鲀,许多朋友以为河鲀应该是淡水鱼,其实不然,河鲀在淡水海水都能生活,而我国的海水河豚养殖产业规模很大,尤其是大连、烟台威海一带,产出的河鲀常年供应日韩市场,在扬中的河鲀节上,你也能吃到很正的海水养殖的大连河豚……
具体到海水养殖的方式,那又可以分为多种,比如大菱鲆吧,一般是采用温室大棚加深井海水养殖,来确保它需要的苛刻温度,而大黄鱼在福建曾经广泛采用鱼塘养殖,最近这些年,大型网箱养殖逐渐成为主流(可以避免近海的海水污染),其中尤以两广福建和海南最为成规模,一些先进的大型网箱甚至已经可以做到全自动化。
由于渔业捕捞技术的完善,以及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近海水产品资源普遍都处于衰退阶段。尤其是我国的东海,还有地中海地区,都出现了无鱼可捕的状况,近海的渔获基本都是些小型个体、或者性成熟提前个体,也就是俗话说的——鱼子鱼孙。
可尽管如此,中国的近海捕捞的鱼类,依然达到了900万吨之巨,其中产量最大的就是副部级的带鱼,达到了110多万吨(也是唯一一种超过100万吨的)。
可以看出,许多依靠近海捕捞的鱼类,其产量都处于下滑状态,而这种过分依靠近海捕捞的现状,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渔业水平整体还比较低,第二个也反映出我国严峻的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同志们,再这么吃下去,就真没得吃了。
在这些依靠海捕的鱼中,有一些是无法人工养殖的,比如刀鱼,金枪,还有一些也是最近这几年刚刚攻克了养殖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比如银鲳。还有的已经有了养殖能力,但是养殖成本比较高(这个成本可能是字面意义上的成本,也可以是说这种鱼养殖难度比较大,比如容易死啊,容易病啊,长得比野生的慢啊之类的,相对而言成本就高了),比如鲅鱼。
此外,这900多万吨里,并不都是在中国的近海捕捞的,还有一种近海捕捞叫做过洋捕捞,也就是到其他国家的近海去……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
那么为了可持续的开发近海渔业,我们现在也在搞休渔期,而且越搞越严格,除此之外还有增殖放流,就是人工培育鱼苗,放生到它自然生活的水域。最近几年,还开始流行一种“海洋牧场”的概念,就是在近海人工投放鱼礁,吸引鱼群过来生活,这也算是近海渔业从“狩猎”向“放牧”的一种积极探索。
上一节里表格中的“海洋捕捞”,是不含远洋捕捞的,而远洋捕捞是目前开发潜力最大、最为重视的一个领域。
我国的远洋捕捞开端于80年代,1984年,我国和几内亚比绍签订了渔业协定,85年,一支由13条船(12艘渔船+一艘冷藏船)组成的远洋船队第一次奔赴西非进行远洋作业,自此拉开了中国远洋捕捞的序幕,经过这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是全球主要的远洋捕捞国,每年的远洋捕捞量已经达到了219万吨。
远洋捕捞都捞什么呢?目前来看,最有价值、最成规模的,还是金枪鱼捕捞和鱿鱼。先说金枪鱼,目前金枪鱼类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总共有14个渔场,但是由于金枪鱼经济价值高,开发的已经比较充分,除了鲣鱼之外,其他的品种几乎没有增长空间了。
为了一些濒危的金枪鱼类,国际上相关的很多,对金枪鱼的捕捞,已经全面进入了配额管理,也就是说,会有许多区域性的渔业管理组织,比如WCPFC,IATTC,会对某个产区的金枪鱼每年的总捕捞额定一个数量,比如中国、日本、法国三国渔船要来捕捞某产区的金枪鱼,那么就会提前订好,今年中国的捕捞量是X吨,日本是Y吨,法国是Z吨。那么全球范围内也是一样,最后就可以算出来,今年中国总的捕捞量是X吨。这个限额常具有强制性的,而且由于这个限额,每个国家要增加的相应的捕捞船都要受到。
那么,我偷偷摸摸的多捞可不可以呢?恐怕不行,因为第一,这种国际性的条约,不仅中国,也其他国家,你多捞了,其他国家都在盯着你,你不按规矩,大家就抱团排挤和你,这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说,划不来;第二,中国的金枪鱼大多都是出口的,你不守国际管束,你的国际市场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远洋捕捞的配额,是可以交易的……比如某个小国,它得到的配额可能超过了自己捕捞的能力,那么它可以把多余的配额卖给中国嘛,这也是被允许的。不过和预算一样,有的时候,这个小国的配额也会调整,因为你既然没有那么高的捕捞能力,为啥要给你那么高的配额。所以配额分配这也是国家之间博弈的一个过程。
而鱿鱼嘛,相对来说经济价值低一些,所以目前还没有配额管理。我们国家有许多渔船日夜不息的在南美捕捞鱿鱼,但是因为南美太远了,一趟一趟回来运输那可很不划算,所以一般都是渔船就定在那一直捕捞,然后定期有大船过去补给,并把渔船捕捞到的鱿鱼拉走。
当然,你可以说,既然在别的地区捕鱼,那干脆就卖给当地嘛,何必一趟一趟的回来,赚了钱再进口不就好了?确实是存在这个情况的,我们看上图里,确实有境外出售这一栏,但是总的来说,境外出售的量不大,而且还在缩小,为啥?你说为啥,境外哪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远洋捕捞,我们中国海洋一些秋刀鱼的捕捞(主要是在日本东部),竹荚鱼捕捞(主要是在南美),但是量不是特别大,秋刀鱼最大的捕捞者是谁呢?是湾湾。
还有一些潜力非常大的渔业产品,目前也是竞相追逐的目标,比如南极磷虾,这种小虾储量大的吓人,但是一方面,南极不是随随便便找条小船就能去的,第二个,磷虾这个东西很奇怪,出水之后必须马上剥掉虾壳,不然很快就烂了,那么多你渔船的船上加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国家目前也有磷虾捕捞船了,但是还不成规模。
有许多渔业资源,在我国近海是没有的,有的是在其他国家海区出产,然后你还得不到捕捞配额;有的是其他国家养殖的,你没有养殖技术;还有的你能捕捞也有养殖,但是产量不能自足,这就需要进口。
就比如进口的大头——三文鱼吧。实际上我们国家也能养殖三文鱼,但是总量不高,品质嘛仁者见仁,市场最喜欢的还是进口三文鱼,挪威是三文鱼的传统产出国,三文鱼这个东西也是挪威人带到中国市场来的,甚至还带给中国一个特殊的食用习惯——生吃(实际上日本人都不怎么生吃三文鱼,挪威人自己也不生吃)。
前几年挪威和大(还有刘某某)勾勾搭搭整的中国很不愉快,所以和挪威的三文鱼生意断了好几年,给了其他国家可乘之机,现在挪威人回来了,但是市场第一的已经不在了,那么目前中国市场上三文鱼的最大进口国是哪些呢?
冰鲜的三文鱼(空运)第一是法罗群岛,对,我估计90%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什么岛在什么鬼地方,然后是智利,英国,和。冷冻的三文鱼(船运)第一是智利,其次是英国,法罗群岛,然后才是挪威。
其他鱼类进口量其实规模都不大,因为进口主要是要考虑一个经济效益,有很高经济效益的鱼市场面不一定广(比如苏眉鱼),而且我们国家是渔业第一捕捞国,自己能捕到的品类非常多,其实并不完全依赖进口。总的来说,进口的水产品里,还是龙虾啊,贝类的比较多,鱼类比例比较小。
中国人餐桌上的鱼,主要还是近海捕捞为主的,养殖、远洋和进口为辅助。但是近海捕捞增长乏力,养殖和远洋快速增长,以后应该是主力,进口鱼类主要集中在中高档规模不会太大。
渔业对于中国人的生活常重要的,但是支撑这个大产业的人,却一直又被忽视了。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渔业从业者有将近2000万人,其中渔民就有600多万,这些人风里来雨里去,有的好几年看不到陆地,回不了家,能赚多少钱呢?统计数据很悲观,去年的渔民人均纯收入,也就一两万元。这个数字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算高收入。
所以我们更别忘了,我们所吃到的所有的鱼,都是这些人冒着酷暑严寒甚至生命为我们提供的,我们享受琳琅满目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也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威海食品加工厂丨威海进出口贸易公司丨威海调理食品丨竹荚鱼排丨威海运都电子商务丨威海海特产丨威海海产品加工丨威海海产品公司丨威海海产品供应商丨威海生鲜
网友评论 ()条 查看